商业计划在线研究:智能制造-中外对比-中国企业”弯道超车”可能性看好工业机器人及工控自动化国产替代东风下,品牌龙头的突围
云计算、智能传感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基础领域、工业软件的研发设计侧、3D打印和虚拟现实的核心零部件要想实现快速崛起是较为困难的。工业机器人及工控自动化我们则看好国产替代东风下,品牌龙头的突围。
智能传感器∶赶超较难
首先,由于国际市场较为成熟,国外主流厂商价格已经压的很低,国内厂商又没有技术优势,因此,在市场上难有竞争力。其次,主流智能芯片的研发投入在10亿以上,需要数十人团队6~8年的积累,研发失败风险较高需要数千万只甚至亿只以上批量生产规模才可能盈利。而我国现有1600余家传感器企业中,产值过亿的不过200家,产品线单一,系列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的研发和应用。最后、国内产品的可靠性低、使用寿命和性能与国外差距明显。由于目前国内”小而散”的生产格局,国内企业很难依靠自身积累进行创新,这些特征都导致这未来我国智能传感器的发展道阻且长。
工业软件∶研发设计类软件的赶超任重道远
我国与海外工业软件巨头的技术差距主要集中在研发类软件。一方面,国产工业软件的内核,目前基本由国外授权,考虑到国外先进工业软件不可能对我国客户开放源代码,几何建模引擎已经成为我国工业软件”难以逾越的一道坎”;另一方面,工业软件是工业和信息产业的结合体,但其中最重要、最核心、最底层的支撑是工业数据知识库,其汇集了工业生产过程中关键技术、流程、知识、工艺及数据。也缘干此。国外工业软件巨头的工业数据知识库来自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业生产技术/知识的积累,不可能对外出售。因此。国产工业软件的研发仍需要从基础的2D CAD一步步不断打磨,努力向高端的领域切入,较高的技术壁垒以及明显先发优势下赶超仍需时日。
3D打印∶部分核心器件的赶超较难
增材制造行业本质属干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具体来说,资金方面.目前国内企业公司规模偏小且面临资金瓶颈, 从长远来看都制约着公司的研发投入潜力和产业规划的布局。技术方面,受制于国内整体产业链影响,国内增材制造装备核心器件,如高光束质量激光器及光束整形系统、高品质电子枪及高速扫描系统、大功率激光扫描振镜、动态聚焦镜等精密光学器件、阵列式高精度喷嘴/喷头等严重依赖进口,激光器市场基本被Trumpf、IPG等3-4家国外企业占有,扫描振镜市场则主要被德国Scanlab公司占有,国内设备的部分核心器件对国外品牌依赖性明显。因此,两种因素相互叠加导致我国3D打印短期实现弯道超车困难重重。
工业机器人∶曲折中前行,看好国产品牌龙头突围
核心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技术差距是制约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关链。往前看,我们认为部分核心零部件是有望实现突破的。具体来说,减速器方面,作为工业机器人领域内技术含量最高的零部件,我们面临的并不是从O到1的突破。更多是设备摊销和工艺打磨带来的成本降低和稳定性问题。随着研发投入的提升以及生产工艺的积累,国产减速器的市场接受度将有望得到提高;伺服系统方面,目前中国国产龙头在小功率伺服电机领域已经逐渐实现国产替代;控制器方面,我们知道控制器的本质是一个数据处理器,在核心零部件中技术难度并不高,目前国产品牌已经掌握了相关技术、 并满足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行业。
工控自动化∶国产替代东风下,看好国产品牌龙头突围
根据工控网数据统计,2010-2018年,国内工控行业的本土企业市占率已经从27.1%增长至35.7%。本土品牌在部分领域,已经具备了非常强的竞争水平,如在变频器、伺服等领域、汇川|技术对外资品牌的替代正逐渐进行;在小型PLC领域,信捷电气依靠优异的技术和完善的服务,也占据了一席之地。而今年疫情的爆发进一步加速进口替代的进程,国内企业抓住外资缺货的窗口期, 收入快速增长。